拯救中国外贸加业!两头在外两头难 开拓内贸需时
文 | 《财经》民众国际期货 陈潇潇
民众期货 | 谢丽容
“工厂一闲,每天硬亏5000元。”张华对《财经》民众国际期货表示。在东莞,张华经营着一家小型电子外贸加工厂,产品销往欧美、日韩。本以为靠着年前的两张订单,能撑到今年5月。但一周多前,客户突然取消了订单,公司立刻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
这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外贸加工型制造企业的遭遇。
3月中旬后,尽管国内制造企业的产能已逐步恢复,但海外新增确诊病例突然爆发式增长,外贸订单开始集中取消。
即便不取消订单,海外客户的付款周期也明显延长。另一家制造小型音响设备的东莞外贸企业告诉《财经》民众国际期货,客户的付款周期从过去几十天延长至了100多天,资金压力瞬间增大。
4月10日,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与一般的贸易方式相比,加工贸易有一个特点是“两头在外”,是开放型经济和国际产业合作的有效形式。由于中国的贸易伙伴几乎全部发生疫情,海外需求持续萎缩,外贸企业新增订单同比下降明显。
国际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加工贸易受疫情的影响更为快速直接,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挤压”。
也就是说,外贸企业的主要困难已从前期的供给不足变成了需求拉动不足。
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和2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
为了为了支持加工贸易发展,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时出台了四项重要举措:一是暂停征收内销缓税利息,暂免征收至年底。二是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范围扩大至所有的综合保税区。三是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四是调减禁止类商品目录,将已不属于“两高一资”的产品从目录中剔除。
任鸿斌表示,为了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订单荒的问题,未来将尽快研究搭建数字外贸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各类网上展会,便利企业新接订单,同时还将实行多项政策促进外贸产品内销。
一家中型东莞电子零部件制造商对《财经》表示,有政策扶持是好事,不过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尚在恢复中,短期内要消化掉这些产能,挑战依然不小。
两头在外两头难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初,全国超过76%的重点外贸企业产能恢复率已达70%,生产进入了正常轨道。但整体看,产能利用率并不高,新签订单明显减少。
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中国接近6成的外贸加工业集中在珠三角,这些企业复工最快,但也最先受到影响。
今年2月,国内制造业短期内按下了暂停键。但当时海外客户的生产还在持续,他们最关注的是供应商复工后的交货能力。据《财经》民众国际期货了解,为了保住订单,很多珠三角外贸企业2月初就开始了复工,工作人员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回复客户邮件。
深圳一家金属结构件公司的总经理黄奇告诉《财经》民众国际期货,不仅每个客户都会做复工调查,同一个客户,还有不同部门打电话尽调,一个环节要反复确认很多遍。
不过,尽管当时海外客户都在疯狂追货,依然有不少人早早嗅到了订单消失的苗头。
今年2月底,张华手里拽着的是去年12月美国客户下的今年一季度订单,两批小型的OEM车载音响。由于前期产能跟不上,这些订单的交货推迟到了二季度。
张华当时就发现,“客户虽然没有取消现有订单,但是要下新订单已经很难了。”美国客户直接告诉他,疫情后续发展状况难料,今年能有多少消费者像去年一样正常消费,他们心里也没谱。
由于新订单没下,这些年前的订单最多支撑工厂运营两个月。跟大部分外贸工厂一样,张华的资金链很紧张。他一面拖着供应商货款,另一方面把租来的厂房从三层缩减为了两层,节约成本。
当时,还没有人预料到订单会集中取消。
但大半个月后,进入3月下旬,形势开始了急转直下。海外疫情突然集中爆发。3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为243602例,其中,中国以外累计确诊162301例,占全球的66.6%。欧洲报告新冠肺炎确诊和死亡病例已超过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
据东莞多家当地行业媒体报道,就在3月20日前后不到四天的时间内,包括泛达玩具、耳机OEM厂商佳禾电子以及一家为美国服装巨头FOSSIL代工的东莞大型制造企业相继倒闭、歇业。理由都是欧美客户取消订单,导致工厂陷入资金链困局。
泛达玩具成立于1992年,工人规模达1200人,客户取消订单后,3月18日公司宣告结业。佳禾电子则3月20日表示,其4000名工人要全部降薪或清退出厂。
海外需求萎缩是订单取消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疫情导致了一些外资企业在华工厂转移到周边国家生产,也致使外贸工厂丢失了订单。
前述金属结构件公司总经理黄奇告诉《财经》民众国际期货,疫情已经导致很多位于珠三角的日系打印机公司把产线转移到国外。黄奇公司生产的轴主要用于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这意味着,如果不跟着客户一起转移,订单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据了解,兄弟、京瓷、施乐等日系打印机巨头的产线都在往越南转移,这些巨头在国内的配套厂商的订单已严重减少。这些日系企业的打算是在越南完成生产,再回销至中国。
这些外企厂商之所以转移,部分原因是供应端的问题还在凸显。
据《财经》民众国际期货了解,尽管截至4月,多数珠三角、长三角的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已恢复至7成。但随着疫情在亚洲多国爆发,来着这些地区的材料供应明显出现了问题。尤其是核心元器件。
我国加工贸易进口以中间品为主,占加工贸易进口额的80%以上,主要来自亚洲周边国家。受疫情大流行的影响,相关国家零配件的供应能力明显下降。
全球制造业产出的50%以上来自亚洲,2019年亚洲制造业GDP超过7.1万亿美元,其中接近60%由中国贡献,其次是日本和韩国,分别占15%及6%左右。
据第三方机构Resilinc数据显示,3月初中国有36000种以上的零部件、9000家以上的工厂以及1500个以上的供应链企业受到疫情影响。而日韩两国,也都有数以千计的零部件、工厂受波及。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经》民众国际期货表示,对很多外国公司而言,目前已经是替换供应商的分水岭阶段。
转内销自救,也愁订单
进入4月,张华发现东莞大部分工厂的状态是没事儿干,“只有做口罩的忙。”他一算,
疫情造成订单推迟、退货,把这两年赚的利润全赔进去了,张华的身上只剩2万不到。
订单被取消后,张华每天都在做周计划,月计划,新增客户管理表格,“光是想想都要疯掉了。”他想过向银行贷款,但问题是接下来还有没有生意。
多家券商研报数据显示,从中国对欧美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排名前十的大类商品出口金额占比接近70%。也就是说,电子、机械、纺织、工业金属、玩具等品类受到的订单冲击最大。
为了“自救”,不少外贸企业已经开始采取出口转内销的方式,直播带货,微信销售,试图接下国内订单。
为了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转内销。4月10日,商务部提出了四项措施。一是暂停征收内销缓税利息,暂免征收至年底。二是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范围扩大至所有的综合保税区。三是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四是调减禁止类商品目录,将已不属于“两高一资”的产品从目录中剔除。
多家东莞外贸企业对《财经》表示,有政策扶持是好事,但短期看要消化掉这些产能,依然压力不小。
有人呼吁,大家都在转自销自救,如何国家在转自销这方面,多研究出台一些加强产供销对接的优惠政策,功德无量。
目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内需的彻底恢复还尚待时日。另外,发掘国内客户需要时间切入。有人表示,切入国内新客户,没几个月是不行的,关键是还能不能挺到那个时候。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产品定位不一样,做习惯国外的标准,国内很多不适用,价格上也不见得有优势。这是因为无论软件还是硬件,外贸工厂的标准都比国内高,成本也会相应偏高。
一位产业观察人士对《财经》民众国际期货表示,疫情暴露了中国制造业的系统性问题,中国需要转型到附加值更高的生产环节,未来底层制造业已经很难生存了。
只有提升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由加工组装向技术、品牌营销转变,才是未来更好的发展之道。
免责声明:民众国际期货官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行情策略请联系QQ客服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