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迎来第55个国庆日 还能重现往日辉煌吗?
2020年8月9日,新加坡第55个国庆日。
受疫情影响,新加坡今年取消了国庆群众大会,庆典改在室内举行。
2019年8月9日,新加坡庆祝建国54周年。
半个世纪的时间,扼守要冲的新加坡,从遭遇疯狂掠夺的殖民地到独立自主、跻身“亚洲四小龙”,创造了经济奇迹。2018年,新加坡人均GDP高达6.4万美元,位居全球第7。
然而,近年来,新加坡的问题逐渐显现:
经济增长愈显乏力,此番新冠肺炎疫情中受世界市场需求疲软影响,2020年,新加坡经济预计将萎缩4%-7%;
截至目前,这个仅有500多万人口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已超5.4万;
随着经济下滑,传统精英政治遭受冲击、反对党继续壮大、社会矛盾愈发激烈……
在此种形势下,迈向“花甲之年”的新加坡,还能重现往日辉煌吗?
文 | 回家种菜、丁贵梓(实习生)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民众期货瞭望智库及元大国际期货: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资源匮乏,身居要位
新加坡地处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海上交通枢纽。
它是个城市国家,无省市之分,整体地势低平,土地资源十分有限。截至2019年,新加坡人口总数达570万,国土面积仅724.4平方千米,在世界口密度排行榜上位列第2。
受地形地势影响,这里河流短小、没有天然湖泊,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倒数第二,生活和工业用水主要依靠储存雨水和从邻国进口淡水。
新加坡地标性建筑——圣淘沙鱼尾狮。
8世纪时,新加坡地区归属印度尼西亚的室利佛逝王国,被称为“淡马锡”。大约在12世纪中期,室利佛逝王国的圣尼罗尤多摩王子在此建立了信诃补罗王朝,即“狮城王朝”。
这里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商人们多在此补充淡水资源和其他物资。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地区逐渐繁荣,成为著名国际港口。
14世纪,由于爪哇和暹罗的侵略,此地走向衰落,归属马六甲王国;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占领马六甲,又被划给新建立的柔佛王国,由该国派遣天猛公统治。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开启新一轮殖民统治。
长期受殖民影响,新加坡成为典型的移民国家,人口主要由华族、马来族、印度族等组成。
19至20世纪,为躲避战乱,大量中国人从东南沿海地区移居新加坡。1821-1931年,华族人口增长了360倍。截至2014年底,华族人口为287.4万,占新加坡居民人口总数的74.3%。
长期以来,华族人在当地政治、经济部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土著民族马来族是第二大民族,约占总人口的13.2%。在一个多世纪的殖民地时期,马来族长期受到排斥和压迫,处于社会底层。
印度族人多来自英国殖民时期,目前,人口已超过35万,约占总人口的9%。
2
抗日华人遭遇疯狂报复
1815年,拿破仑在反法战争中失败,荷兰夺回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重新控制东方贸易。于是,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据点陷入荷兰包围。
英国东印度公司驻马来亚助理秘书斯坦福·莱佛士爵士意识到,他们急需在马六甲海峡东面寻找新港口。
莱佛士选中了新加坡,1819年初,率先登岛,占领港口。
莱佛士雕像。
随后,英国在新加坡建立贸易站,将其开放为自由港,由东印度公司独占。
1823年,两国签订新约,柔佛苏丹和天猛公放弃关税权,新加坡全境归属东印度公司管辖。
次年,英国再次修约,新加坡岛连同附近海域、海峡和岛屿永久割让给东印度公司。至此,新加坡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1826年,英国将其在东南亚的3块殖民据点——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合并为单独省区(即海峡殖民地),划给同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
此后,依靠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借英国工业革命的东风,殖民政府招募大量劳力,新加坡迅速发展起来。
1864年,贸易额达到1295万英镑,占海峡殖民地贸易总额的70%以上;至19世纪末,已成为东南亚转口贸易的中心。
1910年,英国确立在整个马来半岛的殖民统治,新加坡被改划为英属马来亚的一个邦,到二战前,已发展为世界第五大港口。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迅速入侵东南亚地区,轰炸新加坡两个军用机场,击沉两艘英国主力舰。各界华人迅速成立新加坡华侨抗敌总会,并组建抗日义勇军,开赴前线。
然而,在日军的炮轰下,英国匆匆投降。1942年2月,日本占领新加坡和马来亚全境,曾奋起抗日的新加坡华人遭到侵略者的疯狂报复。
新加坡沦陷后,日本军政府大肆迫害当地华人,对他们展开“大检证”,筛查抗日团体成员和支持者,并要求华人缴纳5000万元“奉献金”作为“惩罚”。
据相关统计,超过7万华人被军政府“检证”,至少2.5万人被枪杀或活埋。
为满足战时需求,日本采取涸泽而渔的财政金融统制政策:
*军政府大量使用军票和当地货币,滥发“南方开发金库券”,敛财无数;
*指使日资银行吸收存款、回笼贷款,恢复鸦片贸易;
*甚至强行推行“奖励储蓄运动”,强迫土地所有者存款;
……
新加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新加坡经济已陷入瘫痪,转口贸易停顿,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纸币一文不值,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3
英国觊觎,邻居“抛弃”
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新加坡人仍未获得自由。
二战结束后,英国不愿放弃在新加坡的利益,企图将其变为直辖殖民地,在英联邦框架下走向自治。于是,英国着力推动新加坡政治改革,设立议会并举行大选,扶植进步党政府。
当时,情况并不乐观:50年代中期,欧洲战后重建初有所成,新加坡橡胶和锡出口急转直下,政府收支情况波动不定;经济形势恶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新加坡工潮不断,暴动频发。
新加坡战后时期 (1946-1963年)的社会暴动事件
在此背景下,新加坡内部新兴政治势力崛起,寻求自治的声音越来越大。李光耀,便是其中一员。
上世纪80年代的李光耀。
李光耀祖籍广东梅州,自曾祖父起,家族开始在新加坡定居。日本军政府统治期间,他曾遭肃清调查,日军投降后赴英留学。1950年,李光耀回到新加坡,对英国的直辖殖民倍感失望。于是,他广泛接触华校生和工人群体,1954年,成立人民行动党,积极争取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为壮大自身力量,人民行动党选择与新加坡马来亚共产党和劳工阵线合作。
注:马来亚共产党(简称“马共”),是1940年代新加坡反对殖民主义的重要力量;1948年英国颁布紧急状态法令后遭镇压。
劳工阵线,由马绍尔和林有福于1954年组建,前身是新加坡工党,同样致力于新加坡独立。
1955年大选,劳工阵线赢得胜利,组建联合政府,并向英国提出新加坡自治要求。
次年,英新第一次谈判破裂,马绍尔辞职。林有福接管联合政府后,强力镇压马共组织的左翼运动,借此获得英国信任,双方随后重启谈判。
最终,英国同意新加坡自治,自治政府由选举产生。
1959年,人民行动党在选举中获得53.4%的选票,李光耀组建新加坡自治政府。
此时,新加坡形势依然严峻——资源有限、市场狭小,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混乱,25%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为走出困境,李光耀政府积极促成新加坡与马来亚联合邦合并,马来亚东姑政府欣然接受提议。
马共担心东姑最终会完全控制新加坡,强烈反对合并计划,1961年,因政见不合脱离人民行动党。
为控制党内分裂负面影响,李光耀连续进行12次广播讲话,并组织全民公投,说服民众支持合并计划,同时继续与东姑商谈合并细节。
马共自行剥离后,英国对人民行动党也更为信任,帮助李光耀政府推动新马合并。
1963年,新加坡、北婆罗洲和沙捞越先后宣布独立,与马来亚合并;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正式成立。
然而,合并后,新加坡非但没能与马来西亚共塑繁荣,反而矛盾冲突不断:
*东姑势力和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大选中针锋相对,相互攻讦;
*双方在财政收入上交比率问题上争执不下,新加坡爆发反征税运动;
*马来西亚推崇马来人特权制度,新加坡则是华人占优,马华之间相互敌视,引发多次种族骚乱……
4
自力更生,“小龙”飞腾
政治、经济和族群关系等矛盾愈演愈烈、难以调和,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重获独立。
人民行动党继续压制反对党,迫使反对党议员退出国会,进而垄断全部议席,牢牢掌握国家权力。
政局稳了,新加坡面前还横着一道道经济难关:
*离开马来半岛广阔的经济腹地,工业发展失去原料产地和市场;
*英军撤离,带走了每年5000万英镑的消费,国内消费市场进一步缩小;
*战后人口激增,住房紧张,40%的人住在贫民窟里……
新加坡独立初期,约有30万人居住在棚户区的半永久性庇护所中。民众期货官网::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在此背景下,新加坡启动了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全方位改革。
经济上,实行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
其一, 新加坡政府鼓励兴办企业,让企业自由竞争;对私人资本实行资助计划,扩展投资领域,同时对外资投资给予税收优惠。
到1987年,新加坡的外资直接投资已达76.78亿美元,占当年投资总额的82%;9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7大外资引进国;海外投资项目发展迅速,1995年,该项收入占当年GDP的13%。
其二,适时调整贸易政策和产业结构。
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从鼓励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重点发展工业和出口。到1970年,国内制造业产值和出口额不断增加;借东南亚地区石油开采风潮,发展炼油工业,新加坡成为世界第3大炼油中心。
70年代,进行产业结构优化,限制劳动密集型工业,鼓励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
进入80年代,强调海外服务业的优先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中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的比重加大。
政治上,在巩固威权政治的基础上推动民主化进程。
*调整政治权力结构。
1968-1980年间,人民行动党完全控制国会,行政权力高度集中于总理,总统无实权。随着工人党在安顺区补选中获胜,80年代,人民行动党“一统国会”的局面被打破。
1959-2011年人民行动党历届大选情况
注:“赢得议席(席)”一栏括号中的数字是国会议席总数。
90年代,人民行动党适时调整政治权力结构,增加总统权力,总统选举方式改为选民直选,以保障权力制衡。
其次,重视廉洁机制建设和党政人才储备。
新加坡设立贪污调查局严查贪腐犯罪,采取高薪养廉、廉政教育多项举措,保证政府廉洁。据统计,1995年,全国7万多名公务员中,犯贪污罪的仅9人。
此外,新加坡遵循“老一代主动让贤、新一代自定领袖”的权力交接模式,保证政党活力。1990年,李光耀总理主动退位,由新一代领导层选定吴作栋为下任总理。
社会政策上,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
60年代,推出“居者有其屋”等住房计划,兴建组屋近10万套,解决82%新加坡人的住房问题;
80年代,制定系列“3M”计划,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推出教育优惠计划,公积金功能覆盖教育保障;
坚持政教分离,促进各种族政治、经济地位平等……
注:“3M”计划,指“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保健基金计划”。
在李光耀、吴作栋政府的努力下,新加坡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稳定。
1968-1970年,新加坡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3.8%,至80年代,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1996年,经合组织将新加坡升格为发达国家;
1997年,人均贸易量居世界第一;
进入21世纪,外汇储备、国民储蓄率均属世界最高水平。
5
新加坡其实“飞”得很累
在领跑亚洲的光环之下,新加坡身上始终背负着党争、人口等问题带来的发展压力。近年来,这些负重已渐渐拖缓了新加坡的发展步伐。
第一,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2011年,新加坡实际GDP增速骤然跌破10%,开启经济下滑之路;
2015年,经济增长率仅为2%,创6年来最低纪录,制造业连续5个季度萎缩;
2016年,新加坡失业率升至6年来最高点。
制造业疲软,经济持续增长乏力,新加坡经济面临断崖式衰退风险。
实际上,自独立以来,新加坡曾经历多次经济衰退,这与其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紧密相关——“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模式虽给予新加坡无限的发展空间,但也是一枚“定时炸弹”。
80年代,因国际油价震荡,新加坡经济2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
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GDP增长率从8.5%骤降至0.1%;
2001年,全球经济下滑,新加坡第三季度失业率高达4%……
此外,新加坡经济对外资依赖较强。90年代,新加坡外国企业控制的资产占所有公司资产的73%。在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中,59%来自资本投资,一旦投资国经济发生波动必受波及。
第二,党争愈发激烈,影响执政有效性。
一方面,反对党力量明显增长,精英统治传统面临挑战。
从2011年开始,各反对党着手进行协调和布局,集中力量对抗人民行动党。这一年大选,人民行动党首次输掉一个选区,得票率跌至历史最低点60.14%。
另一方面,第三代领导人内斗严重。
2017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弟、妹二人发布联合声明,指责李显龙滥用职权、协助其妻何晶“干政”、为其子李鸿毅接班做铺垫。李氏家族内讧被摆上台面。
第三,人口危机日趋严峻。
进入21世纪,新加坡人口增速持续放缓,为了发展经济大量引进外籍劳工,截至2013年6月,共计约130万,约占总人口的24%。外籍劳工等非居民人口增速明显快于居民人口。
2000年以来部分年份新加坡人口情况(万人,%)
200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6%,预计到2050年将上升至39.6%,新加坡将成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力、社保体系将面临沉重压力。
第四,社会矛盾激化,公平问题、族群冲突等顽疾再现。
2010年,总理李显龙年薪高达205万美元,各个部长的平均年薪为126万美元。相比之下,建筑工人、货车司机、货运码头搬运工等外籍工人集中的职业,月薪等级在1800新元以下(约合1300美元),且工作环境差、时间长、居住条件恶劣。
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中下层民众未能从经济增长中获益,新加坡社会稳定性遭遇冲击。
2012年,近百名中国籍巴士司机因不满薪资待遇举行罢工,打破新加坡26年“无罢工记录”;
2013年,新加坡发生近40年来的首次骚乱事件,在印度族群聚集地“小印度”,约400名外籍劳工打砸、烧毁私家车、警车和救护车,数十人受伤;
2014年,芳林公园6000人集会,抗议中央公积金养老制度,批评政府运作不透明……
6
如何在大国博弈中独善其身?
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与自身条件的限制,共同建构了“新加坡困境”——地处马六甲海峡要冲,新加坡既要面对邻近国家的潜在威胁,又要在在大国之间寻求生存。
*来自于邻居马来西亚的威胁。
其一,领土争端。
新马领土争端集中在白礁岛——位于新加坡海峡东入口处,对两国海上防卫和对外贸易十分重要。
白礁岛最早由英国殖民者占领,1965年新马分家后由新加坡控制。1979年底,马拉西亚将白礁岛标为自己的领土,白礁岛主权争夺由此开始。
因长期外交谈判无果,1994年,两国提请国际法院裁决争端。2008年,国际法院做出判决,白礁岛主权属于新加坡。然而,马来西亚柔佛州并不接受这一判决,一直在搜集证据,寻求复核裁决。
其二,供水争议。
因严重缺水,新加坡超过50%的供水来自马来西亚柔佛州。
根据1962年新马供水协议,直至2061年,新加坡每天最多可从柔佛河抽取2.5亿加仑水。而随着经济发展,新加坡用水量逐年增长,2018年已达到4.3亿加仑/天。
多年来,马来西亚供水价格始终保持3分林吉特/千加仑不变,新加坡则将原水净化后,按50分林吉特/千加仑卖回柔佛州。
注:1林吉特约合人民币1.6594元。
双方就供水量和价格调整争执至今,马方甚至多次口头恫吓停止供水。
*借助美军的沉重代价。
有限的国土与人力资源限制了新加坡的军事能力。为了强化军备、抵御邻国威胁,新加坡选择借助美国的力量。
通过签署1990年谅解备忘录、2005战略框架协定和2015年加强防务合作协定,美新防务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2005年以来,新加坡国防开支维持在80亿美元以上。2008-2010,新加坡武器采购费用年均10亿美元以上,这笔巨款主要流向了美国。
此外,新加坡还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和军舰深水码头。2012年,新美达成协议,以轮换方式在新加坡部署4艘濒海战斗舰,美军事实上“常驻”新加坡。
*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
1990年与中国建交以后,新加坡政府便提出“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的政策。
1993-1995年,新加坡掀起对华投资热潮,3年投资金额是以往对华投资总额的8.65倍;
1996年9月11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国际学校参观。
2000年,中新双边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2009年,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4年后,中国超过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
2008年9月9日,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
然而,新世纪以来,李显龙政府秘密进行“星光计划”、访问台湾地区,损害了中方的核心利益,在南海问题上也屡次偏离中立立场,给中新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蒙上阴影。
7
疫情撞上大选,“压力山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新加坡经济复苏之路更为崎岖。
为抑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新加坡从4月起采取封锁措施,大规模停工停产。
同时,受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衰退、外部需求疲弱,经济供应链因此被迫中断,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新加坡再遭重创。
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数据显示,新加坡2020年第二季度GDP环比萎缩41.2%,创单季度跌幅最大纪录。5月底,贸工部年内第三次下调经济预期,预计2020年新加坡经济将萎缩4%-7%。6月,新加坡制造业产值同比下滑6.7%,跌幅超出市场预期。
此外,疫情之下,新加坡长期存在的社会治理漏洞暴露无遗。
新加坡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民众期货官网::CNA
4月起,新加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跳跃式增长。截至目前,这个仅有500多万人口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已超5.4万,其中90%都与外籍劳工的聚集性传播有关。
当下,新加坡约有25万名外籍劳工集中生活在43个私人经营的大型宿舍区内。这些宿舍区分布在郊区,每间卧室通常居住着12-20名外籍劳工。
因人口密集,卫生条件较差,加之新加坡政府长期忽视外籍劳工的基本权益,新冠病毒在外籍劳工宿舍肆虐,成为防疫盲点。
4月6日,在新加坡西雅卓源外籍劳工宿舍,几名外籍劳工从宿舍楼中向外张望。
随着大量外籍劳工确诊,新加坡大批建筑、海事工程项目缺乏劳动力,只得继续延期。政府针对不同群体的防疫政策存在差别待遇,最终反噬新加坡经济。
同时,2020年是新加坡大选之年,李显龙政府的防疫政策成为国内反对党诟病的焦点,疫情沦为党争工具。
7月初,新加坡民主党主席淡马亚公开指责李显龙政府抗疫政策——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忽视医学专家建议,阻止雇主让海外劳工接受核酸检测,错失控制外籍劳工群体疫情的良机,甚至从3月开始就对大选“朝思暮想”,导致防疫政策失焦。
对此,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予以驳斥,称这是反对党为大选造势、将疫情政治化、牵制执政党势力而捏造的“毫无根据的虚假指控”。
7月11日,新加坡第13届大选结果公布。人民行动党赢得国会93个议席中的83席,李显龙继续执政。
然而,在本次大选中,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仅为61.24%,低于2015年大选时的69.86%。主要反对党工人党在此次大选中赢得10个议席、3个选区,反对派议席数创历史新高,势力仍在扩大。
显然,赢得这次胜利的李显龙绝非高枕无忧。
接下来,如何从商业活动停摆中挽救经济、缓解社会矛盾、处理好与各国的关系?如何走出“新加坡困境”?
李显龙政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参考资料:
1.《外媒:因忽视抗疫盲点 新加坡付出高昂代价》,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2020年5月15日;
2.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3.刘颖,《新加坡独立问题研究》,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4.李晓娣,《新加坡经济振兴与衰退的原因及启示》,当代财经2004年第9期;
5.李晨阳、邵建平,《论白礁岛主权争端及其对新马关系和东盟发展的影响》,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
6.陈世凤,《应对大国崛起:新加坡对华对冲战略评析》,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7.冯桂、罗章武,《和为贵:从马来西亚、新加坡供水争议谈起》,世界知识2019年第9期;
8.刘胜、胡安琪,《“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政策发展展望》,东南亚研究2016年第2期;
9.《新加坡暴乱 不公正待遇引发社会矛盾激化》,中国新闻网2013年12月11日;
等等。
免责声明:民众国际期货官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行情策略请联系QQ客服获取。